非货币投资过度理论
股票技巧
2021年07月09日

  非货币投资过度论与货币投资过度论的主要区别,是非货币投资过度论着重从生产过程本身来解释危机,并不把货币因素看成是引起经济周期之最初因素。

https://file2.aniu.tv/2021/07/09/f4e05bd1637711c05caabf5552042239.jpg

在这一理论中,货币信贷膨胀是经济扩张的必要条件,但货币因素仍处于从属的被动地位。非货币投资过度论认为高涨的主要动因是新技术的发明、新市场的开拓以及萧条阶段利率的低落。

  这些因素促进投资活跃,于是生产资料(尤其是钢铁、机器和建筑材料等)和耐用消费品(住宅、房屋、家具等)的生产大量增加,这就是经济的高涨阶段。当经济高涨达到后期,由于货币工资上涨和使用生产效率较低的生产要素,成本提高,利润下跌,这样货币资本的供给减少,于是形成对生产资料的需求减少。而生产资料和耐用消费品的供给大大增加了。这样,生产资料和耐用消费品的供给增加而其需求逐渐减少,终究会出现因货币资本供给不足(这种供给代表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以致使生产资料和耐用消费品生产部门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非货币投资过度论还认为上述货币资本的短缺引起的经济危机并不是纯货币现象,货币资本的短缺实际上代表的是某些实物资本的匮乏,即劳动力和生活资料的缺少,因而增加货币信用的供给并不能防止危机。原料和生产设备之所以不能被充分利用起来以建造更多的新的生产设备和耐用消费品,只是因为缺乏必需的用于投资的劳动力和消费品。

  所以按照卡塞尔的看法,如果在高涨后期缩减消费,增加储蓄,这从货币方面看来就是增加货币资本的供给,在实物方面看来就是使得一部分用于制造消费品的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资源转用于生产资料生产部门,这就意味着有足够的货币资本和实物资本,使那些已经生产出来的原材料和设备继续被利用起来,从而防止危机的出现。

  这样,卡塞尔得出了与哈耶克完全一样的结论:

  危机的出现是因为固定资本货物的生产过多,至于固定资本货物之所以供过于求,并不是因为消费者的需求不足,而是由于资本家的储蓄(这代表货币资本的供给或对资本物的需求)落后于固定资本物的生产。他说“典型的现代商业繁荣并不意味着生产过多,也不意味着高估了消费者的需求或者高估了社会对固定资本的服务的需要,而是高估了资本的供给或可用来购买已生产的实物资本的储蓄量。真正高估了的是公众之提供足够储蓄的能力。”

上文就是对非货币投资过度理论的简单说明,对这类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小编。

内容如涉及个股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风险自负。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