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信息的披露成本是指企业为进行财务信息披露而发生的一切支出项目。财务信息的披露成本主要有以下五种:
1.财务信息的获取与加工成本
财务信息的获取与加工成本是指从建立财务信息系统到输出财务信息所发生的一系列支出。包括:
(1)初始成本——即为建立财务信息系统而发生的费用;
(2)维持成本——即为维持财务信息系统的运转而发生的费用。
财务信息的获取与加工成本有两个特征:首先,初始成本一般高于维持成本。其次,维持成本不稳定。在会计制度发生变化时,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要发生相应的支出,这时的维持成本相对较高。
2.竞争劣势成本
竞争劣势成本是指竞争对手或合作单位利用企业披露的财务信息,调整经营策略或谈判策略,从而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所引起的成本。这种成本可以用企业市场份额的减少作为衡量标准。它所涉及的敏感性财务信息主要有研究与开发费用、市场开拓费用与营销预算、产品成本结构、人力资源开发开支等。目前,如何既能满足投资者分析决策信息的需求,同时又使企业不因此而泄露其商业秘密,这是企业财务信息披露所面临的难题之一。
3.行为管束成本
行为管束成本是指由于对未来财务状况的预测性披露而使管理者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可分为:
(1)因企业未能实现预测目标而造成投资者及其他财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不信任,从而产生的失信成本。这可以用企业股票价格的下跌、企业债券信用等级的下降等来衡量。
(2)因企业为了实现短期的预测目标,而放弃对企业长期发展有利但对短期目标不利的投资方案所产生的机会成本。它可用两种投资方案下的净收益对比来衡量。
4.诉讼成本
它是指由于财务信息的披露给企业管理当局带来法律诉讼所产生的成本。由于诉讼成本的存在,企业管理当局在进行财务信息披露时会采取谨慎的态度,尽量较少披露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这就会使得企业管理当局在财务信息的披露上采用一种消极的态度。
例如对盈利预测信息的披露,我国在股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准则中规定:若年度实际经营结果与盈利预测存在重大差异,应对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与说明;若实际经营结果与盈利预测的差异达到20%,证监会将对此进行调查。所以我国上市公司对盈利预测信息的披露除强制性披露外,一般都不再进行追加披露。
5.政治成本
企业在会计报表上显示出其利润水平高于其他企业,政府往往会考虑其利润水平是否合理。如若政府认为该企业存在“超额利润”,他们经常会采用一些行政手段(例如税收征管)来将超额的部分进行平均化,让超额的部分在不同主体间进行分享。这样企业会因为财务信息的披露而承受“超额”的社会负担(如税收负担),这种负担可称之为政治成本。政治成本的存在显然会使企业在披露财务信息时采取较为谨慎的态度,比如企业会减少有关财务信息的披露。这一点已经在我国的企业中得到较为充分的体现。例如有一些经营较好的企业,为避免合法税负外的政府有关部门的非法摊派,他们在进行财务信息的披露时,采用少报、延期递送报表、删减有关内容等方法来尽量减少或扭曲其财务信息的披露。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于你的投资生活能够有所帮助。如果对你的投资有所帮助,请点赞鼓励。关于更多的股票投资信息,欢迎大家关注点掌财经!谢谢你的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