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时滞性
2020年10月22日
任何政策从制定到实施再到产生实际的效果都会有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也是会花费时间的。具体来说,货币政策从制定到获得主要的或全部的效果,必须经过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即称为货币政策的时滞。
图片来源:网络
时滞由两部分组成: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
内部时滞指从政策制定到货币当局采取行动这段期间。可分为两个阶段:
(1)从形势变化需要货币当局采取行动到它认识到这种需要的时间距离,称为认识时滞;
(2)从货币当局认识到需要行动到实际采取行动这段时间,称为行动时滞。内部时滞的长短取决于货币当局对经济形势发展的预见能力、制定对策的效率和行动的决心等。
周期调节
货币政策反经济周期调节,是指货币政策“逆经济风向行事”。当经济增长过快、通胀压力加大时,就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提高利率或者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紧缩货币供给与信贷,给过热的经济降温,抑制过高的通胀率;反之,当经济增长率下滑,或者有衰退风险的时候,货币政策则要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量和信贷总量,保障流动性供给,刺激投资和消费。
在经济下行阶段,尤其是在金融危机冲击下,金融机构或企业等面临短期资金供给不足时,中央银行要为金融机构提供融资便利,促进货币信贷合理平稳增长,改善融资环境,维护投资者的信心,为经济增长提供相对宽松的金融环境。货币政策反经济周期调节的应用,旨在调节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毫无疑问,货币政策的时滞性是必然存在的,但是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如何将这一效果减少到最小。想要达到这样的目的,首先就得先了解这一特性,本文就这方面简洁的进行了说明。
内容如涉及个股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风险自负。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