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分工理论
老司机
2020年12月15日

  从区域分工理论的角度确定城市产业发展定位是城市发展的客观要求.从区域角度分析城市在区域中的优势、劣势和发展潜力等,确定城市在区域中所发挥的作用、扮演的角色,进而确定城市产业,避免“就城市论城市”的产业确定方式.

  (1)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是城市规划过程中产业定位比较常用的理论之一,主要包括绝对优势理论和相对优势理论.

  1)绝对优势理论:1776年亚当·斯密在其《富国沦》中,对国际分工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系统阐述,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认为不同国家或地区在不同产品或不同产业生产上拥有优势,对于相同产业说,各国则存在生产成本的差异,贸易可以促使各国按生产成本最低原则安排生产,从而达到贸易获利的目的.

  2)相对优势理论:1817年大卫·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用两个国家、两种产品的模型,提出和阐述了相对优势理论.他指出,由于两国或两个地区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在各商品之间是不均等的,因此,在所有产品或产 生产上处于优势的国家和地区不必生产所有商品,而只应生产并出口有最大优势的商品;而处于劣势的国家或地区也不是什么都不生产,可以生产劣势较小的产品.这样,彼此都可以在国际分工和贸易中增加自身的利益.长期以来,相对优势理论成为指导国家或地区参与分工的基本原则,并得到许多经济学家的进一步阐释和发展.

https://file2.aniu.tv/2020/12/15/b9664b3bc3fc2932b91208ccb9e1346d.png

  (2)新贸易理论随着传统产业理论缺陷的逐步显现以及现实经济发展的不断提速与变化,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提出了新贸易理论.他认为,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贸易,特别是相似国家或地区同类产品的贸易,是这些国家根据收益递增原理而发展专业化的结果,与国家生产要素禀赋差异关系不大.发展任何一种专业在~ 定程度上都具有历史偶然性,在不完全竞争和同类产品贸易的条件下,生产要素的需求和回报状况取决于微观尺度上的生产技术条件.生产技术的变化,可以改变生产要素的需求结构和收益格局,从而影响相似要素条件下的贸易,促成同类产品的贸易.

  新贸易理论还认为,不完全竞争和收益递增的存在,为国家和地区采取战略性贸易政策,创造竞争优势提供了可能. 比如,有一些部门规模经济(特别是外向型经济)十分突出,可通过促进这些部门的出口和发展获得竞争优势,从而改变其在国际或区域经济中的专业化格局,向着有利的方面发展.

  (3)产业集群理论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新的产业空间组织形式,其强大的竞争优势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在城市规划产业发展定位与组织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城市规划与城市研究中,产业集群主要指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相关的企业、研究机构、行业协会、政府服务组织集结成群的经济现象,既是行为主体的一种结网、互动,又是~ 种市场化行为催生的产业组织模式,最基本的特征是基于分工基础上的竞争性配套与合作,具有产业链条长而且配套、内部专业化分工细、交易成本低、人才集中、科技领先、公共服务便利等优势,因而具有强大的竞争力_5-7J.从产业发展定位角度看,一个区域或城市在产业选择或引进时,应注意其与已有企业或产业之间的关联程度,是否能延伸现有产业链或提升现有产业技术水平,最终融入到集群中,增强地区或城市的产业发展潜力并提升整体的产业竞争力.

这就是今天文章的主要内容了,学习更多财经炒股知识,欢迎关注点掌财经。


内容如涉及个股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风险自负。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