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金融的理论和发展原则
股票技巧
2021年01月04日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体系的日渐发达和复杂化,金融失衡不仅周期性地发生,而且与宏观经济的失衡彼此强化。这种强化使得经济和金融经常持续、显著地偏离氏期标准,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更是将全球的经济和金融体系置于巨大的压力之下。在这里我们对其中的大金融的理论和发展原则进行整理说明。

https://file2.aniu.tv/2021/01/04/a9be658da9b77701abb3bebacba434fb.png

总体来看,这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给了我们三个方面的基本启示:一是金融因素在经济运行中的性质和机制远未得到充分认识,系统性金融风险被氏期低估;二是金融发展越来越脱离实体经济,金融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和定位有待进一步厘清;三是传统的经济学框架未能很好地整合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金融理论,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缺陷。

  针对上述现实问题,首先有必要从理论上以一种更加全面、系统和贴近现实的方法论来构建新的金融理论体系。“大金融”理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大金融”理论在学理上源于黄达教授所倡导的宏微观金融理论相结合的基本思路,在理念上源于金融和实体经济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的系统思维。这一新的理论框架注重从全球视野去总结和梳理金融发展的一般规律,并在一个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去看待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的相互关系和作用。经过反复研究和论证,“大金融”命题最终形成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内涵:一是“大金融”视角下的金融学理强调宏观理论和微观理论的系统整合;二是“大金融”视角下的金融理念强调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和谐统一;三是“大金融”视角下的金融发展强调一般规律和“国家享赋”的有机结合。

  总体来看,“大金融”理论的核心基础,是要将微观个体和宏观整体有机结合,通过构建一个高效而稳定的现代金融体系,全面服务于实体经济,从而推动中国成为全球“第六个L<周期”中的核心国家。因此,与“大金融”命题的三大基本内涵相对应,中国的“大金融”发展观应着力构建以下三大基础:一是理论基础,即中国的金融发展必须遵循经济金融运行的一般规律;二是价值基础,即中国的金融发展必须代表中国式经济增L<的核心价值理念;三是实践基础,即中国的金融发展必须立足于自身所特有的“国家享赋”。三大基础的有机统一,构成了我们称之为“大金融”概念的理论支柱和核心价值体系。

  首先,从理论基础来看,中国作为一个开放发展的大型经济体,金融体系的改革和发展必须在科学总结全球主要国家金融发展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宏微观金融理论的系统整合,全面总结和梳理出现代金融体系发展的若干基本规律,并以此作为金融体系改革和发展整体蓝图和实践路径设计的基本理论依据。

  其次,从价值基础来看,中国的金融发展必须树立扎根实体经济、服务实体经济的基本价值理念,通过构建高效而稳定的现代金融体系,促进金融和实体经济的L<期共同稳定和共同发展,只有将资产增值、资本积累和经济增L<建立在真实的财富创造基础之上,才能通过惠及民众的金融发展和经济增L<实现国家经济复兴。

  最后,从实践基础来看,在金融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国的金融改革和发展既要遵循经济和金融体系运行的一般规律,又要切实立足于自身的“国家享赋”,只有将全球金融发展的普遍规律和中国的具体情况有效结合,才能在实践中真正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金融发展道路,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产业模式和制度框架。

  总体来看,上述三个基本原则构成了开放条件下中国新型金融发展观的核心理论基础。这一理论基础的关键要点在于通过将理论的有效性、价值的真实性和实践的务实性紧密结合,全而塑造有利于长期经济发展的金融体系整体框架。

上文就是对大金融的理论和发展原则的简单说明,对这类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小编,后续小编还会为大家送上更多的小短文。

内容如涉及个股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风险自负。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