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延扩大再生产与内涵扩大再生产的区分
股票技巧
2021年01月13日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第八章中,把扩大再生产分为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和内涵的扩大再生产两种类型。下文就是对外延扩大再生产与内涵扩大再生产的区分的简单说明。

https://file2.aniu.tv/2021/01/13/c8a3a6d95e2953661c287e555055eaa7.png

他说:“如果生产场所扩大了,就是在外延上扩大;如果生产资料的效率提高了,就是在内涵上扩大。”又说:“积累,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按其实际内容来说,就是规模扩大的再生产过程,而不论这种扩大是从外延方面表现为在旧工厂之外添设新工厂,还是从内涵方面表现为扩充原有的生产规模。”

  根据马克思的论述,分析大秦铁路扩能改造后属于外延的还是内涵的扩大再生产,需要对这二者的划分进行进一步的理解。当前,对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和内涵的扩大再生产的划分有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应以是否有积累的增加作为划分外延和内涵的标志;由积累引起的生产规模扩大是外延的扩大再生产,非积累因素引起的生产规模扩大是内涵的扩大的再生产。实质上,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并不一定要增加积累,内涵的扩大再生产也不能说完全不要积累。马克思在论述固定资产的更新可以扩大再生产进指出:“如果生产场所扩大了,就是在外延上扩大;如果生产资料效率提高了,就是在内涵上扩大。这种规模扩大的再生产,不是由积累——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引起的,而是由从固定资本的本体分出来、以货币形式和它分离的价值再转化为追加的或效率更大的同一种固定资本而引起的。”[3]

   另一种观点认为,应以是否增加劳动量作为划分外延和内涵的标志。因增加劳动量引起的生产规模扩大是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劳动生产率提高引起的生产规模扩大是内涵的扩大再生产。实际上除了这个标志外,还有其它的标志。例如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中所研究的扩大再生产,就属于外延的扩大再生产,但他是抽象了劳动生产率提高等因素,单纯从有无资本积累来研究再生产的。马克思还说过:“不断扩大的再生产{生产逐年扩大是由于两个原因:第一,由于投入生产的资本不断增长;第二,由于资本使用的效率不断提高;……”[4]。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应以是否增加生产资料的数量,作为划分外延和内涵的标志,因生产资料数量增加引起的生产规模扩大是外延的扩大再生产,生产资料效率的提高引起的生产规模扩大是内涵的扩大再生产。这也是不全面的。外延扩大再生产可以在生产资料不增加的情况下,通过劳动量来扩大生产规模,内涵扩大再生产可以在生产资料效率未提高,而由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来扩大。马克思说过:“资本一旦合并了形成财富的两个原始要素——劳动力和土地,它便获得了一种扩张的能力,这种能力使资本能把它的积累的要素扩展到超出似乎是由它本身的大小所确定的范围,即超出由体现资本存在的、已经生产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和数量所确定的范围。”[5]

   因此,通过仔细阅读深入理解马克思的论述可以看出,上面三种观点从三个不同角度出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涵扩大再生产的区别,但均不全面。实际上,所谓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应该是指增加生产要素的数量,即通过增加积累、增加劳动量、增加生产资料来扩大生产的规模,其中有一个因素扩大了,就是外延的扩大。所谓内涵扩大再生产是指通过提高生产要素的效率,即通过提高资本(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资料的效率来扩大生产规模,其中有一个因素效率提高,这就是内涵的扩大再生产。仅仅强调其中一个因素是唯一区分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涵扩大再生产的标志都是片面的。

   从案例论述中可以看出,大秦铁路在扩能改造的过程中,即有增量资本的投入,又有生产场所的扩大,即有劳动量的增量投入,又有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因此它的扩大再生产即是内涵的,又是外延的。其实,外延扩大和内涵扩大往往是交叉在一起的。在外延中有内涵,在内涵中有外延。在分析问题时应注意,不能将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涵扩大再生产的区分绝对化。

上文就是对外延扩大再生产与内涵扩大再生产的区分的简单说明。对这类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小编。

内容如涉及个股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风险自负。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